aihot  2017-12-12 07:03:57  机器学习 |   查看评论   

      Caffe是一款优秀的深度神经网络的开源软件,下面我们来聊聊它的源代码以及它的实现。Caffe的代码整体上可读性很好,架构比较清晰,阅读代码并不算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。不过在阅读代码之前还是要回答两个问题:

  1. 阅读代码是为了什么?
  2. 阅读到什么程度?(这个问题实际上和前面的问题相关)

 

      阅读代码大体上来说有下面几个目的:

  1. 搞清楚代码所实现的算法或者功能。对算法本身不是很了解,希望通过阅读代码了解算法。
  2. 搞清楚代码在实现算法过程中的细节。这种情况下,一般对算法已经有大概的了解,读代码是为了了解代码中对算法细节的考量。当然,如果想使用代码,了解代码细节是很有帮助的。
  3. 扩展代码。在开源代码的基础上,利用已有的框架,增加或者修改功能,来实现自己想要的功能。这个就需要对代码的架构细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。

 

      我们的目标是扩展代码。Caffe中主要的扩展点就是Layer和Solver,当然其他的部分也可以扩展,只不过要改动的代码会多一些。

      当确定了上面第一个问题,下面就是第二个问题了。读代码要读到什么程度?一般来说,我觉得阅读代码这件事情可以用一个Logistic型的函数来表示:

 

Logistic

 

      这个图上,横轴是阅读代码花费的时间,纵轴是阅读代码带来的效果。对于代码量比较大的项目,一开始阅读肯定是蒙的,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梳理清楚各个文件,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。随着结构关系逐渐清晰,读者开始领会代码中所表达的含义,阅读代码的效果直线上升。然而当我们把代码主线和重要支线弄懂后,再读一些小支线的收益就不会太大。所以根据阅读代码的性价比和Caffe代码自身的特点,我们只会将主线和一些重要支线阅读完,估计也就是整体代码量的一半。

Caffe代码的主线结构抽象

      不同于其他的一些框架,Caffe没有采用符号计算的模式进行编写,整体上的架构以系统级的抽象为主。所谓的抽象,就是逐层地封装一些细节问题,让上层的代码变得更加清晰。那么就让我们来顺着Caffe的抽象层级看看Caffe的主线结构:

      SyncedMem:这个类的主要功能是封装CPU和GPU的数据交互操作。一般来说,数据的流动形式都是:硬盘->CPU内存->GPU内存->CPU内存->(硬盘),所以在写代码的过程中经常会写CPU/GPU之间数据传输的代码,同时还要维护CPU和GPU两个处理端的内存指针。这些事情处理起来不会很难,但是会很繁琐。因此SyncedMem的出现就是把CPU/GPU的数据传输操作封装起来,只需要调用简单的接口就可以获得两个处理端同步后的数据。

      Blob:这个类做了两个封装:一个是操作数据的封装。在这里使用Blob,我们可以操纵高维的数据,可以快速访问其中的数据,变换数据的维度等等;另一个是对原始数据和更新量的封装。每一个Blob中都有data和diff两个数据指针,data用于存储原始数据,diff用于存储反。向传播的梯度更新值。Blob使用了SyncedMem,这样也得到了不同处理端访问的便利。这样Blob就基本实现了整个Caffe数据部分结构的封装,在Net类中可以看到所有的前后向数据和参数都用Blob来表示就足够了。

      数据的抽象到这个就可以了,接下来是层级的抽象。前面我们也分析过,神经网络的前后向计算可以做到层与层之间完全独立,那么每个层只要依照一定的接口规则实现,就可以确保整个网络的正确性。

      Layer:Caffe实现了一个基础的层级类Layer,对于一些特殊种类还会有自己的抽象类(比如base_conv_layer),这些类主要采用了模板的设计模式(Template),也就是说一些必须的代码在基类写好,一些具体的内容在子类中实现。比方说在Layer的Setup中,函数中包括Setup的几个步骤,其中的一些步骤由基类完成,一些步骤由子类完成。还有十分重要的Forward和Backward,基类实现了其中需要的一些逻辑,但是真正的运算部分则交给了子类。这样当我们需要实现一个新的层时,我们不需要管理琐碎的事物,只要关系好层的初始化和前后向即可。

      Net:Net将数据和层组合起来做进一步的封装,对外暴露了初始化和前后向的接口,使得整体看上去和一个层的功能类似,但内部的组合可以是多种多样。同时值得一提的是,每一层的输入输出数据统一保存在Net中,同时每个层内的参数指针也保存在Net中,不同的层可以通过WeightShare共享相同的参数,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配置实现多个神经网络层之间共享参数的功能,这也增强了我们对网络结构的想象力。

      Solver:有了Net我们实际上就可以进行网络的前向后向计算了,但是关于网络的学习训练的功能还有些缺乏,于是在此之上,Solver类进一步封装了训练和预测相关的一些功能。与此同时,它还开放了两类接口:一个是更新参数的接口,继承Solver可以实现不同的参数更新方法,如大家喜闻乐见的Momentum,Nesterov,Adagrad等。这样使得不同的优化算法能够应用其中。另外一个是训练过程中每一轮特定状态下的可注入的一些回调函数,在代码中这个回调点的直接使用者就是多卡训练算法。

      IO:有了上面的东西就够了?还不够,我们还需要输入数据和参数,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没有数据都是白搭。DataReaderDataTransformer帮助准备输入数据,Filler对参数进行初始化。一些Snapshot方法帮助模型的持久化,这样模型和数据的IO问题也解决了。

 

除特别注明外,本站所有文章均为 赢咖4注册 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Caffe代码阅读——层次结构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[lianlun]1[/lianlun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