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hot  2017-12-12 07:14:51  机器学习 |   查看评论   
      最近忙着看TI没有及时写文章,今天赶紧补一篇……
 
      Net是Caffe代码中一个比较核心的类,往下看它封装了所有的Layer,构建起了整个神经网络;往上看它对外提供了前向后向计算,以及核心数据结构的访问结构,使得再上层的Solver可以利用Net比较轻松地实现Train和Test的策略。当然,正是因为它的重要性,组装Net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部分。这一回我们就来看看Net的内容。
 
      当然,说在前面,看Net组装的代码有两个目的:
  1. 了解作为一个成熟的CNN模型框架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;
  2. 如果想对网络结构做扩展,如写一个新的Layer,其中的一些数据是如何在Layer和Net之间流动的
 
      首先,为了使问题不那么复杂,我们先从训练模型时输出的log看看Net组装的几个关键步骤,然后再把这个过程慢慢展开,了解组装的所有细节。
 
Log眼中的Net组装
 
      为了更好地展示Net组装的一些细节,我们在这里选取了一个实际例子,就是Caffe的examples里面的siamese model。关于这个model的细节这里就不多说了,感兴趣的可以去看官方或者非官方的文档,这里只提一点:这个网络除了包含其他正常网络中的一些特性之外,还具有网络参数复用的特点,在后面的分析中我们会用到。
 
      下面我们要看的就是Net组装的Log。这段Log一般都是大家在训练网络时一闪而过的大段Log,当然如果它没有一闪而过而是停下来了,有可能是你的网络定义有问题爆出了错误。这段Log内容比较多,总体来说就是Train阶段和Test阶段的两个网络组装起来。我们重点关注其中的几个片段,来大概了解Net组装的一些核心内容,也是那些比较值得打印出来的内容。
 
      首先是一个正常的卷积层conv1,Log如下所示(以下代码的行号可能会有不同,但位置是相近的):
  1. layer_factory.hpp:77] Creating layer conv1
  2. net.cpp:92] Creating Layer conv1
  3. net.cpp:428] conv1 <- data
  4. net.cpp:402] conv1 -> conv1
  5. net.cpp:144] Setting up conv1
  6. net.cpp:151] Top shape: 64 20 24 24 (737280)
  7. net.cpp:159] Memory required for data: 3752192

      这其中第一行是创建这个Layer实例的代码,具体的创建过程在layer_factory里面。为了方便创建Layer,Caffe采用了工厂方法的设计模式,只要提供Layer的名字(在配置文件中参数叫type),就可以根据名字和对应参数实例化一个Layer。这部分的细节只要认真看一下就会明白。

 

      第3,4行显示了创建当前层的bottom和top数据的过程。这里涉及到net.cpp中的AppendBottom和AppendTop两个方法,因为每一个bottom blob和top blob都有名字,这里就将他们之间的关系输出在了这里。

 

      第5行看上去没什么干货,但是它代表了Layer的Setup函数已经调用完成(或者Layer被share)。Layer的Setup函数是Layer初始化的关键函数,这里面涉及到以下几个具体的操作:

  1. CheckBlobCounts(bottom, top);
  2. LayerSetUp(bottom, top);
  3. Reshape(bottom, top);
  4. SetLossWeights(top);

       总结地说,这四句完成了:

  1. 对bottom blob, top blob数量的检查,父类实现。
  2. 对Layer内部相关变量的初始化,由具体的子类实现
  3. 传入时bottom blob的维度已经确定,Layer需要根据自己要做的计算确定top blob的纬度。比方说这一层是卷积层,维度是20*5*5,输入图像是1*28*28,也就是bottom blob的维度,那么输出的维度就是20*24*24,这也是上面log里面算出的结果,只不过还加了一个batch size。这个函数由具体的子类实现。
  4. 对Layer是否输出loss以及输出loss要做的操作进行初始化。父类实现。必须说一句,Caffe中关于Loss Layer中Loss_weight,loss_,top.cpu_diff的数据设定还是有点绕且有点trick的。

 

      好了回到上面的log。接下来的那一句告诉了我们top层应该输出的维度。这里输出了维度就是为了让不放心的朋友算一下,看看和你想的是否一样。当然,输出这句log的循环不是只做了这件事,它的主要工作就是设置top blob的loss_weight。

 

      最后一句计算了该层top blob所占用的内存。可以看出截至到这一层,内存消耗大约是3M多,还不算大。

 

      好,这就是一个最典型的Layer的初始化,下面这个ReLU层就稍微有些不同了:

  1. layer_factory.hpp:77] Creating layer relu1
  2. net.cpp:92] Creating Layer relu1
  3. net.cpp:428] relu1 <- ip1
  4. net.cpp:389] relu1 -> ip1 (in-place)
  5. net.cpp:144] Setting up relu1
  6. net.cpp:151] Top shape: 64 500 (32000)
  7. net.cpp:159] Memory required for data: 5769472

      这里面最不同的就是第4行结尾的(in-place),这说明relu的bottom blob和top blob是同一个数据,这和我们在网络中的定义是一样的。in-place的好处就是减少内存的操作,但是这里在统计内存消耗时并没有考虑in-place带来的节省。

 

      接下来就是共享网络的conv1_p了:

  1. layer_factory.hpp:77] Creating layer conv1_p
  2. net.cpp:92] Creating Layer conv1_p
  3. net.cpp:428] conv1_p <- data_p
  4. net.cpp:402] conv1_p -> conv1_p
  5. net.cpp:144] Setting up conv1_p
  6. net.cpp:151] Top shape: 64 20 24 24 (737280)
  7. net.cpp:159] Memory required for data: 8721664
  8. net.cpp:488] Sharing parameters 'conv1_w' owned by layer 'conv1', param index 0
  9. net.cpp:488] Sharing parameters 'conv1_b' owned by layer 'conv1', param index 1

       这一段最有特点的是最后两句“Sharing”,因为siamese model中拥有参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网络,所以在构建时候,第二个网络检测到参数名字已经存在,说明该层的参数和其他层共享,于是在这里打印出来告诉用户这一点。当然,这一句之前没有打印出来的内容告诉了我们,实际上Net类中还负责了参数相关的初始化。这部分的内容实际上还挺多,除了参数共享,还有对参数learning rate,weight decay的设定。

 

 

除特别注明外,本站所有文章均为 赢咖4注册 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Caffe源码阅读——Net组装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[lianlun]1[/lianlun]